當孩子大吵大鬧大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總是教育他:好好說話!不要大喊大叫! 恩貝園服
殊不知,當我們面對淘氣的孩子著急上火的時候,也正是這個樣子的。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也會大聲吼回你,將來吼別人。
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也許第一次、第二次能“震懾”到他,次數多后他就習慣了,也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教育,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破壞親子關系,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心理健康都有不利影響。
我們要教育孩子如何說話,就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所以,教育孩子,請先讓自己降低音量,“低聲教育”。
什么是“低聲教育”
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
心理學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松弛,有利于溝通。
2、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有消極的作用。
用低聲教育替代吼叫教育
1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
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比如:
“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
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表明你的態度和原則。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對孩子發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2放下身段,耐心傾聽
當孩子犯錯,不要急著怒吼,不要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這樣往往更會激化矛盾。
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當了解孩子的想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3讓孩子體驗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勸導,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也可以讓孩子品嘗“自食其果”的滋味。
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會更深刻領悟到自己的錯誤,也會更愿意相信家長的教導。
4在實際情境中教導孩子必要的道理
讓孩子換位思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把你期望孩子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聽,可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當孩子犯了錯誤,與其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不如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此外,希望家長們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能把這一點教給他:
急事,慢慢地說;
大事,清楚地說;
小事,幽默地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說話是一門藝術,
管教是一門教育者需要畢生學習的學科。
老師和家長的尊重、信任,
會使孩子產生自信,
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
讓我們都好好說話~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