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學生的成績差異,如何尊重不同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發展?本期聚焦德國多管齊下幫助成績偏差學生成績提升,同時保證成績優秀學生獲得良好發展。
——————————————
如何應對學生的成績差異,既使成績偏差學生得到提升,又保證成績優秀學生獲得良好發展,是許多國家教育改革關注的重要內容。在德國的學校教育中,尊重不同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發展一直是其遵循的重要原則。近年來,德國在基礎教育領域不斷頒布相關政策促進教育公平,不斷推行各類項目,不僅為成績偏差學生提供支持與保障,而且充分給予成績優秀或有學習潛力的學生發展機會。
為解決部分學生成績偏差或缺乏學習動力等問題,德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各類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等組織共同采取措施,對成績偏差學生展開全面支持與幫助。從德國聯邦角度而言,2010年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發布《成績偏差學生促進政策》,通過增加資金投入、開辟新的支持主題等方式,為成績偏差學生提供個性化支持,制定相應教育標準,為幫扶措施提供了政策依據。從地方角度而言,不同類型的學校通過建立融通路徑,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與選擇,各地方教育機構也投入人力與物力,參與成績偏差學生援助項目,在德國聯邦政府支持下為地方學校提供額外保障。
促進社會各界合作,共同幫助成績偏差學生
促進社會各界合作是德國幫助成績偏差學生的重要舉措,包括個體層面的合作、校際層面的合作以及學校與社會的合作。在個體層面,政府支持學校和社會機構開展幫扶項目,促進成績優秀或學習能力較強學生幫助成績偏差學生,例如多特蒙德自2010-2011學年以來,通過“學生幫助學生”項目,有償邀請優秀高年級學生作為朋輩導師幫助中低年級需要幫扶的學生。
在校際層面,特殊教育類學校、職業預科學校和普通中小學等不同類型學校之間通過合作,加強項目運作與經驗交流。例如北威州在2014年成立了“未來學校聯盟”,促使北威州有志于進行校園管理和教學改革的各種類型學校結成聯盟,共同促進弱勢學生的個人發展,內容包括學生的潛能和天賦挖掘、各學段過渡期間的銜接支持以及學習過程診斷和針對性援助等。學校間的合作不僅能為不同需求的困難學生提供過渡與貫通的路徑,而且能在校際交流與項目合作中相互汲取優秀經驗,從而改善各校的措施。
在學校與社會合作方面,地方政府教育部門致力于建立地方合作網絡,加強學校、社會教育機構、社區和青年社團等組織之間的聯系,鼓勵各機構承擔社會教育責任,為學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和支持網絡。例如為解決因語言能力障礙而導致的成績偏差問題,2015年起柏林多所高校、柏林-勃蘭登堡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等開展合作,建立了語言培訓中心,為日托所和中小學需要提升語言能力的學生提供語言輔導。在政府支持下,社會機構積極參與合作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校的教育負擔,使得需要幫助的學生在校外仍能獲得學習機會,通過對學生額外的幫助加快其學習進度,從而取得優秀成績。
創造良好學習環境,滿足成績偏差學生特殊學習需求
德國政府通過調查與研究,深度挖掘學生成績偏差背后的社會原因。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調查結果顯示,在無法成功完成學業的弱勢學生中,超過半數的學生都具有特殊教育和學習需求。為了使這些學生同樣能夠獲得普通中學畢業資格,從2017-2018學年開始,有特殊教育和學習需求的學生在五年級以前接受全納教育,而在之后學段中,這些學生可以通過接受特殊教育提升聽說讀寫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運動能力等。
德國相關機構調查發現,許多有移民背景的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因語言、文化融入和交往能力等因素而存在學習障礙,導致學習成績受到影響。在對這些移民學生表示關心時,學校秉持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將不同文化背景帶來的差異與歧視轉化為對所有學生進行跨文化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機會,同時既通過額外教學提升這些學生的德語水平,又推進移民學生對母語能力的認證,使這些學生獲得身份認同,并鍛煉其社會化能力,潛移默化地改善移民學生的學校表現和成績。另外,政府教育部門通過資金支持,雇傭優秀翻譯與跨文化工作人員,更好地幫助學校與移民家庭建立有效聯系,發揮家庭教育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環境。
提升教師教育質量,培養教師正確對待成績偏差學生的能力
此外,教師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內容的完善也是重要的配套支持措施。政府在教師接受學術訓練或職業培訓期間,增加了學習階段性診斷、語言教育、融合性課堂教學等方面教育內容,從教學法、專業知識和心理學知識上提升教師能力,培養教師正確對待成績偏差學生的能力。教師不僅需要學會調整教學節奏,照顧成績偏差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也需要通過心理干預和輔導,幫助他們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激發其學習潛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建立實踐導向型課堂,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和協商,了解成績偏差學生實際學習需求與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并以此為參考進行針對性課堂設計,同時考慮延長授課時間,培養成績偏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社交能力,從而使成績偏差學生提升感興趣領域的專業能力。對于成績偏差學生而言,有針對性地訓練專項特長或特定興趣領域,有利于未來社會化能力的培養,從而順利畢業,也為以后進入職場打下基礎。
開展中小學培優計劃,為成績優秀學生提供發展渠道
采取差異化措施是德國學校為保證每個學生能夠高效學習而貫徹的重要教育原則,不僅要使成績偏差學生得到充分支持與幫扶,還要使成績優秀和有學習潛力的學生盡可能發展優勢與強項,使其未來得到更好發展。在政策層面,2015年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頒布了《中小學成績優秀學生培養資助方案》,目的是為了系統性認識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強項與學習潛力,使有學習潛力的優秀學生能夠通過政策支持更高效地完成學業。在實踐層面,德國聯邦教研部投入1.25億歐元,開展中小學培優計劃等項目,不僅對成績優秀學生進行支持,而且也適用于目前成績并不突出的學生,目的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學習潛能,向優秀學生方向發展。
為了使成績優秀學生和有學習潛質學生得到有針對性幫助,德國學校主要從3個角度為這些學生提供支持:拓展教學、加速學習和分類教學。拓展教學指的是在課堂內外對成績優秀學生日常所學內容進行深化和拓展,課堂內包括根據成績優秀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布置與其他學生不同的作業任務,并且在授課內容方面也留出開放性思考空間;課堂外由學校組織成績優秀學生在德國不同聯邦州范圍內參與科技、環保等不同領域的競賽或合作賽,提供交換項目、周末活動、假期學術討論活動等,與高校合作為成績優秀學生提供參與高校專業課程導覽課的機會,使成績優秀學生明確未來的興趣領域,提前為未來成為專業學術人才做好準備。
加速學習是指在日常學校教育中,為成績優秀學生加快教學進度,使他們提前開始學習大學知識、跳級進入更高學段等,并支持不同年齡段學生在一個班級內學習。縮短學習時間有利于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安排個人進度,在完成初級學段的學習內容后及時學習新知識,實現學習時間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分類教學也是重要的促進措施之一,學校將成績同樣優秀的學生分到同一個小組進行學習,例如在一個班級形成特長小組或將不同班級有特長的學生組合成一個班級進行教學等,通過這種同質化安排,能夠更高效地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等不同領域獲得成長。
采取融合性促進措施,幫助教師發掘優秀學生潛力
從PISA(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進行的15歲學生閱讀、數學、科學能力評估研究項目)測試結果和德國各聯邦州自然科學、數學、德語和英語成績的比較結果來看,促進成績優秀和具有突出潛力的學生發展很有必要,因為他們在測試中的表現是衡量德國聯邦及各州教育質量的標準之一。但在現實情況下,大部分學校并不按照同質化小組分班,仍然實行混合教學,這給教師帶來了不小挑戰。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融合性促進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即保證成績優秀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長在普通班級里能夠得到照顧。學校將開放型課堂教學方法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例如每周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計劃與進度、自己獨立進行學習進程管理等,通過賦予成績優秀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使其更好掌握個人學習節奏,養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從而為未來學習奠定基礎。在課堂理念進步的同時,提升教師教育的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教育機構在對崗前教師進行教學法培訓和學術教育的同時,還從專業知識、診斷法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添加了成績優秀學生教育的相關內容,幫助教師正確認識這些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優勢,從而因材施教采取相應促進性措施。
在中小學探索教學法的同時,高校也通過科學研究參與合作,向中小學成績優秀學生發展和培養提供理論與行動理念支持。為了幫助教師通過適合的方式發掘成績優秀學生潛力,德國聯邦教研部在中小學培優計劃實施的第一階段(2018年-2022年)資助了18所大學組成跨學科研究網絡,高校學者與中小學共同就該主題確定了理念、策略以及具體措施,為300多所中小學教師提供具體教學行動依據和參考內容。培優計劃除了制定階段重點促進成績優秀學生發展,同時還強調挖掘并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強項,使更多學生的成績得到提升。與培優計劃合作的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從22個項目中選擇符合學校特色的參與其中,包括文化多樣性學習項目、STEM教育拓展項目、診斷性閱讀項目以及語言文學寫作項目等,通過組織不同領域的學習與交流活動,全面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潛在才能。
在社會層面,德國通過成立社團或其他社會組織等方式,建立完整的合作關系網,從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個方面全方位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例如學校、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學家等群體共同組成德國天才兒童協會,由專家指導家長如何發現孩子的強項與天賦,并在培養兒童過程中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充足的宣傳冊和教學材料,組織教學工作坊以及對話項目等活動,使處于一線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能力。
(作者單位系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師報》2022年02月09日第3版
作者:戴 婧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