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武漢各城區學區系列第37篇。前面大家先后了解了武昌區、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青山區、洪山區、東湖高新區(光谷)的中小學教育格局,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常大家簡稱“經開區”,又俗稱“沌口”,其中“沌”的讀音同“賺”和“轉”)。
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樣,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一個功能區(行政管理部門叫“XX管委會”),而不是行政區(即國務院民政部正規備案的一級行政區,其行政管理部門叫“XX區人民政府”),是先后托管了蔡甸區、漢陽區、漢南區的部分區域而形成的。
一、經開區(沌口)高中初中小學概況及分布地圖
1、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不含漢南區)現有公辦學校24所,其中2所高中、7所初中(含校區)、15所小學(含校區),但不包括武漢外國語學校(注:因為外校歸武漢市教育局直屬,僅僅只是學校校址位于經開區而已)。
2、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不含漢南區)的民辦學校2所,包括經開外國語學校(含小學、初中、高中)、三牛中美學校(含初中、高中)。
3、鑒于經開區(沌口)的中小學數量較少,晴空云鶴考慮用一篇文章來介紹。

【簡析】:
1、通過經開區(沌口)中小學分布地圖的繪制,晴空云鶴發現,經開區(沌口)的優質學?;旧隙佳刂h到四環之間的東風大道兩側分布;另外還有3個片區,分別是在萬家湖一帶、黃陵和軍山沿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后官湖南岸。
2、晴空云鶴提示需要注意一個“教育真空地帶”,就是江城大道以東、三環線以南的老關村、南太子湖一帶。結合漢陽區的中小學分布地圖(注:武漢學區系列漢陽篇里面有專題介紹)對照來看,晴空云鶴發現老關村、南太子湖一帶目前的學校對口劃片不太明晰,可能跟該片區屬于漢陽區和經開區交界的插花地帶歸屬有關,類似洪山區和東湖高新區在光谷魯巷關山一帶的部分插花地帶,所以該片區的家長朋友需要引起重視,避免將來小孩對口上學的問題上出現麻煩。
【經濟開發區(沌口)高中初中學校相關簡介】:
1、開發區第一中學(公辦高中,第二批省示范高中):創辦于1996年,是一所由開發區管委會投資興建的寄宿制公辦學校(包含高中部和初中部);2002年學校新建成并投入使用,高中部獨立;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示范中學。該校位于博學路10號(三角湖小學、江漢大學旁),校園占地200畝,建筑規模約6萬方,現有37個教學班,學生約1400人,教職工200多人。該校逐步探索了“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評、質疑求證四個基本環節,完成教學目標并實現學生多方面發展的課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開發區漢陽三中(公辦高中,市示范高中+藝術特色高中):創辦于1954年,前身是“漢陽縣第三中學”,是原漢陽縣人民政府所設的三所高中之一;2006年被經開區托管;2010年,合并原開發區二中。學校位于黃陵古鎮片區的云峰大道與武漢繞城高速交匯處東南角的黃陵小街418號,校園占地400多畝,建筑面積約6.4萬方,辦學規模36個班。該校開設有書法、漫畫、英語話劇等20余門選修課程,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是首批武漢市藝術特色高中,并成為市級示范高中。
3、開發區第一初中(公辦初中,包括神龍校區、官士墩校區):創辦于1996年,前身是開發區第一中學的初中部,2002年從開發區一中剝離,成為獨立初中,學校(本部即神龍校區)位于神龍大道與東風大道交匯處東側(湘隆時代大公館南側),校園占地面積3.86萬方,建筑面積2.2萬方。2017年官士墩校區新建投入使用,該校擴大為教育集團,官士墩校區占地4.33萬方,規劃36個教學班、1800個學位。當前該校共有班級42個、學生2000多人、教職工200多人,該校逐漸確立了“開發積極自我、引領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注重素質教育。
4、開發區第二中學(公辦初中,在建):創辦于1965年,前身是沌口中學,1998年從單設初中改制為完全中學,成為開發區第二中學的初中部,2009年開發區二中高中部和初中部拆分(因生源不足,原二中高中部被漢陽三中合并后遷往黃陵校區),再次成為單設初中。2020年二初被拆除(原校址改建為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二初新校址位于萬家湖路與東荊二路交匯處(萬家湖社區旁),占地面積約4萬方,地上建筑面積約2.46萬方,規劃36個教學班、1800個學位,總投資約1.6億元,預計2022年投入使用。
5、開發區第三中學(公辦初中):創辦于1955年,位于沌陽大道與車城西路交匯處東南部(三元寺一區和六區之間),校園占地面積約3.34萬方,建筑約1.77萬方,現有教學班32個,在校學生1600多人,教職工130多人。該校以“健康教育”為辦學理念,倡導“健康成長、健全人格、健美生活”,注重學生健康發展,開展了18個社團活動,先后獲評“武漢市初中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湖北省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全國足球特色學?!钡取?/span>
6、開發區第四中學(公辦初中):創辦于1964年,前身是薛峰耕讀中學,1975年更名為薛峰中學,1997年改為開發區四中(現名),2003年從薛峰集遷到現在的后官湖南岸永久社區,位于楓樹北路與楓樹四路交匯處。校園占地面積約2.66萬方,建筑面積約1.2萬方。2017年該校學生約250人,教職工約50人。
7、黃陵中學(公辦初中):創辦于1967年,前身是蔡甸區涼亭中學,1991年與漢陽三中初中部合并,并遷到黃陵新街棋盤嶺,2006年劃歸經開區,2019年遷到軍山區域的狀元湖畔西邊,新校址位于黃陵三路與天浪湖路交匯處東南,校園占地面積約120畝,學生約300人,教職工約50人。
8、軍山中學(公辦初中):創辦于1965年,前身是蔡甸區軍山初級中學,2006年劃歸經開區,2012年通過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評驗收。學校位于經開大道小軍山社區,海倫小鎮與實地君蘭汀岸之間。
9、神龍小學(公辦小學,包括寧康園校區、湖畔校區):創辦于1997年,前身是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子弟學校,2002年校企分離,劃歸地方,正式更名為“神龍小學”。學校位于體育路100號、寧康園小區西側(即寧康園校區、本部),校園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現有4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17名,在編教師111人,先后獲評全國綜合實踐先進實驗學校、全國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全國科普創新示范學校、武漢市首批素質教育特色學校等。另一個校區是神龍小學湖畔校區,2021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區,位于沌陽大道與觀湖路交匯處(東風陽光城南側),目前只有1-4年級。
10、三角湖小學(公辦小學,包括博學校區、新華校區):創辦于2002年,是經開區第一所社區小學,由原沌陽小學、蔡家小學、潮海小學、后湖小學四所村辦小學合并而成,該校(即本部、博學校區)位于三角湖路與博學路交匯處(開發區一中、江漢大學旁),校園占地面積52畝,建筑面積1.3萬方,現有46個教學班,學生2100多人,教職工120多人。2016年成立新華校區,開啟集團化辦學模式。新華校區位于三環線以北、龍陽大道與芳草路之間的新華一路,新華社區一區旁,新華校區占地面積3.3萬方,建筑面積2.3萬方,規劃教學班36個,總投資1.2億元。三角湖小學先后獲評武漢市綜合辦學水平示范學校、武漢市首批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湖北省少先隊工作示范校、湖北省語言文字工作示范校。
11、新城小學(公辦小學):創辦于1992年,位于聯城路78號(車城大道北側、關帝五區東側),占地總面積30.6畝,建筑面積1萬方,建校之初僅8個班、18名教師,現有32個教學班、教職工80多人、學生約1500人,先后獲評全國校園足球示范學校、全國科技體育示范學校、全國綜合實踐實驗基地、武漢市足球項目傳統學校先進學校等。
12、實驗小學(公辦小學):創辦于2012年,由開發區管委會投入近7000萬元建造,位于車城西路8號(萬科金域藍灣南側),校園占地面積2.66萬方,建筑面積1.36萬方,現有教學班36個,學生1400多人,教職工80多人,先后獲評武漢市首批數字校園示范學校、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武漢市教育現代化學校等。
13、洪山小學(公辦小學):創辦于1950年,學校先后經歷了四次遷址、三次改建,學校現址位于后官湖大道32號(四環線北側、洪山三區與洪山二區之間),2011年開發區管委會投資近6000萬元擴建,校園面積增至1.92萬方,2012年新校園投入使用,該校堅持“讓每個兒童在體驗中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以“體驗”為核心,注重兒童游戲校本課程開發,營造出適合兒童生活的幸福家園,先后獲評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校、武漢市首批校園文化建設先進校等。
12、奧林小學(公辦小學,包括弘雅校區、弘毅校區,又名“育才小學經開區分?!保?/span>:創辦于2005年,前身是新民村、新華村的村辦小學,位于東風大道與太子湖北路交匯處的人信奧林花園小區旁(新民南路),隨著奧林花園的開發、教育局整合兩所村小并創建新校而得名。為縮小與中心城區學校差距,2012年奧林小學與江岸區育才小學合作,掛牌“育才小學開發區分校”,提升教學質量。當前,該校有弘雅校區(西校區)、弘毅校區(東校區)兩個校區,學生人數從最初的400多人增至當前的2000多人,教師130人,先后獲評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武漢市標準化學校等。
13、沌口小學(公辦小學):創辦于1926年,最早是私塾,先后更名為漢陽縣立沌口初級小學、沌口鄉中心國民學校、同仁堂小學,1950年定名為沌口小學,后又經歷數次改名、遷址,1990年遷到現址,位于江城大道與沌口路交匯處(萬家湖南岸),2005年校園擴建,占地面積2.46萬方,現有教學班31個、在校學生約1500人、教職工約90人,先后獲評全國藝術先進學校、武漢市書法教育實驗學校等。
14、萬家湖小學(公辦小學):創辦于2021年,位于沌口路與萬家湖路交匯處(經開外國語學校旁),規劃用地面積約2.44萬方,總建筑面積約2.37萬方,30個教學班,1400個學位。
15、軍山小學(公辦小學):創辦于1990年,前身是軍山鎮中心小學,先后合并了川江小學、大軍小學和小軍小學,2008年更名為軍山小學。
16、薛峰小學(公辦小學):創辦于2003年,位于后官湖大道與全力二路交匯處(武漢商學院與薛峰社區之間),現有教學班22個、學生800多人、教師50多名。該學校倡導“為心靈播撒陽光,讓生命綻放光芒”的辦學理念,以剪紙藝術、舞龍、竹竿舞等民間文藝作為辦學特色,先后獲評湖北省語言文字示范校、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等。
17、黃陵小學(公辦小學):創辦于1914年,前身是黃陵磯小學,由秀才余秀雅等開明紳士籌辦,學校先后數次更名,2006年劃歸經開區,學校占地面積1.3萬方,建筑面積4868平方米,現有教學班20個、學生800多人、教職工60多人。該校確立了“讓學生在體驗中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強調體驗教育,開展“八大”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幸福成長。先后獲評武漢市辦學水平先進學校、武漢市現代教育技術農村實驗學校、武漢市少先隊工作示范學校等。
二、經開區(沌口)的高中學校整體概況
從各城區橫向對比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注:這里指沌口,不含漢南區)的高中一共4所(含1所省示范、1所市示范),數量少于武昌區的10所高中(含8所省示范、2所市示范)、江岸區的9所高中(含4所省示范、3所市示范)、江漢區的9所高中(含4所省示范、2所市示范)、硚口區的8所高中(含3所省示范、2所市示范)、漢陽區的6所高中(含2所省示范、2所市示范)、青山區的6所高中(含2所省示范、3所市示范)、洪山區的7所高中(含1所省示范、4所市示范),與東湖高新區(一共4所高中,含1所省示范、1所市示范)持平,相比而言,經開區的高中數量少,而且整體實力較弱,公辦高中明顯短缺。
三、經開區(沌口)近幾年的分配生概況




(說明:上述各表主要選取了2017年-2021年經開區分配生名額統計表數據。信息來源于家長幫、狀元教育、家長100、武漢初升高等相關機構,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簡析】:
1、首先需要繼續說明的是,省示范高中的分配生名額數量的多寡和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高中對不同初中學校的綜合評價(尤其是生源質量),正常情況下,一所初中的獲得名高的分配生名額越多,往往意味著高中對該初中的認可程度越高,所以分配生數據是初中教育的一面鏡子,比數據不全的升學率更有整體性參考價值。
2、從分配生人數總量來看,通過對2017-2021年武漢市各城區的省示范高中分配生名額數據分類統計,我們不難看出,由于省示范高中數量少于其他中心城區,經開區的分配生總量也明顯低于其他中心城區。
3、盡管跟洪山區、東湖高新區一樣,經開區都僅有1所省示范高中,不過洪山區、東湖高新區都獲得了王牌強校華師一附中的不少分配生名額,東湖高新區還有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的分配生名額,而經開區則沒有外援,僅僅只有區內的開發區一中的分配生指標。
4、從近五年的分配生數據增長情況來看,經開區的分配生名額分別為230人、225人、233人、238人、2013人,整體基本穩定,略有波動,尤其是2021年下滑明顯,創近5年來新低。
5、從分配生結構來看,經開區的分布結構也呈現出很明顯的“兩極分化”特征。
(1)一初,一馬當先,一枝獨大。晴空云鶴對近幾年的分配生數量進行統計,一初占一中的分配生比重,從前兩三年的40%到2021年增至51.1%,增速明顯。
(2)三中,緊隨其后,有所下滑。晴空云鶴統計,2018年-2021年三中獲得一中的分配生數量分別為68人、66人、93人、56人,盡管穩居第二,但數量不穩定,且2021年有明顯下滑。
(3)2018年-2021年,一初和三中,兩所初中的分配生數量之和,分別占經開區的76.8%、70.3%、79.8%、77.4%,另外5所初中的分配生總數基本上不到經開區的四分之一。從總量來看,經開區初中強校弱校之間的兩極分化明顯。
四、經開區(沌口)初中學校概況
民間家長圈、不同教育機構曾對經開區(沌口)的初中進行過一些非正式排名,大致分為3個梯隊,具體如下(注:同一梯隊內排名不分先后):
1、第一梯隊:開發區一初(注:不含官士墩校區);
2、第二梯隊:開發區三中。
3、第三梯隊:開發區一初官士墩校區(注:即官士墩中學)、開發區二中、開發區四中、黃陵中學、軍山中學。
4、補充說明:上述經開區初中梯隊分類,只代表民間非正式的歷史評價。在各城區初中排名的不同版本中,經開區(沌口)的初中通常只能看到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2所初中,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第三梯隊的學校是晴空云鶴自己加上去的。經開區(沌口)的初中分類,跟上一節中的分配生數量排名基本上一致。



(說明:上述統計數據信息來源于武漢初升高、家長幫、家長100等相關機構,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簡評】:
1、經開區(沌口)初中的中考成績等相關數據有限,從2020年的武漢市各城區中考參考人數、平均分數據來看,從這兩個指標對比來看,經開區在各中心城區中的排名都是排最后一名,差距有些明顯。
2、在經開區的初中來看,經開區最優秀的開發區一初,2021年中考普高率61.5%、示范率51.9%,相比2020年有明顯進步,表現較好;經開區排名第二的開發區三中,2021年普高率44.7%,這個比重有點低;由此可見,其他初中的相關指標也不會太樂觀。
五、經開區(沌口)幼升小和小升初(即小學+初中)劃片上學范圍

【溫馨提示】:
1、經開區(沌口)的對口劃片范圍比較清晰,屬于單校劃片,讀者朋友可以查看上表。
2、對口入學的依據是戶籍和房產一致,二者如果不一致的話,就只能接受教育局的統籌安排入學(注:也就是說,不能保證能上好的學校)。
3、樓盤實際交付是用于義務教育入學的必要條件之一;換句話說,如果買的是期房,還沒有交房,那就不能對口劃片上學。所以晴空云鶴在這里提示一下,請家長朋友買房時注意這個問題。
4、很多家長關注的小學和初中,哪些學校比較好的問題?其實通過前面初中的分析,答案不言而喻。至于小學,通過第一節的學校介紹,不難看出,校區多的往往都是比較好的學校,比如神龍小學、三角湖小學、奧林小學,另外實驗小學也是不錯的。
六、經開區(含沌口、漢南)教育學區規劃
(一)經開區12學區規劃
為了促進經開區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開區教育局也做了大量的努力工作,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劃舉措,就是2017年將全區中小學整合為12個學區,通過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高位嫁接,協同成長,以此來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來源: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教育局官方信息)
(二)十四五期間的“品牌學校建設5.3.2計劃”
據了解,2021年經開區規劃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品牌學校建設5.3.2計劃”,篩選基礎較好、辦學水平高的10所左右學校,通過3年的品牌打造,旨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區,提升優質教育覆蓋面,提高在省市內乃至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強影響力,促進武漢經開區加快邁向教育強區。
據經開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品牌學校建設5.3.2計劃”,將從辦學理念、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學校管理、校園文化、特色教育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建設,打造能夠彰顯車谷特色、匹配車谷實力的教育品牌。
眾所周知,經開區是武漢市GDP的頂梁柱之一,實力雄厚。經開區現有的教育現狀與經濟實力并不匹配,差距甚遠。
最后,晴空云鶴在此也預祝經開區的教育整體水平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