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校服”,你知道如何定義校服嗎?它和孩子平時穿著的服裝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其實“校服”一詞是來源于英文school uniform,school就是學校;uni是“統(tǒng)一”的意思,form則代表了“形式,規(guī)范”,也就是說校服是學生統(tǒng)一穿著的制服。

校服作為一種特定的服裝,與孩子平常穿的“私服”的區(qū)別在于,校服是學校的服裝,著裝方式有特定的規(guī)則,是學生和學校的標志符號,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校服屬性決定了校服必須有規(guī)范性 的款式和品類。校服的款式如果過于時尚個性,色彩過于靚麗,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定力和課堂注意力,不適用于校園內穿著。
其次,校服具有經典傳承性 。如哈羅公學,惠靈頓,德威這些百年名校的校服,款式經典,具備一定的文化傳承性。倘若校服緊跟流行趨勢,款式多變,難免容易過時。
最后,就是校服的包容性 。校服的穿著對象是學生群體,不同學生之間的體型存在差異,校服版型尤其重要,因此校服的尺碼選擇只能相對合身,而不能像私服那樣完全修身。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中提及:“學校是青年男女接受共同教育,并對他們實施紀律教育的場所 。”它意味著校服的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采用顯著性的可識別的穩(wěn)定的符號,從而把學生按照其學校不同分離出來,并用這種符號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控制,培養(yǎng)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和責任感。
當學生穿著校服走入校園內,起到對學生規(guī)訓、約束的作用,要求學生的言行需符合自身的著裝。校服是一種社會符號,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文化移入”策略。學校想要培養(yǎng)怎樣的學生?通過校服實現(xiàn)文化移入,傳遞辦學者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一種期待。從學校視角,穿校服有諸多價值,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一)著裝統(tǒng)一性
學校通過著裝能夠精準辨識學生的身份,避免閑雜人員進入校園,有利于保證學生的安全,便于學校對學生的管理。
統(tǒng)一整齊的著裝,有利于樹立校園著裝禮儀規(guī)范,促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校之心,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

( 二)德育功能
校服可有效避免攀比現(xiàn)象,建立平等意識。尤其對于國際學校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都比較優(yōu)渥,為避免攀比風氣的產生,目前校服品類已從服裝本身延展至配件,如學生鞋、書包及多種功能性襪子等。校服還能幫助學生塑造學習的儀式感,產生學習定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意志品質。

(三)美育功能
校服陪伴學生的成長,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審美,對學生的美育發(fā)展起著啟蒙的作用。審美力也是一種競爭力,教會孩子如何判斷美、感知美、表達美,校服是一本受益匪淺的教課書。

(四)學校專屬性
校服是學校的專屬標志,一套具有學校專屬性的好校服,既能提升學校的品牌形象,又凸顯教育品牌的視覺識別性。尤其對于一些新建學校,在招生探校階段,校園開放日會展示學校的校服文化,幫助家長建立起良好的學校品牌印象。

(五)文化傳承性
校服作為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通過其外在形象能夠對特定的校園文化起到直觀的詮釋作用,它幫助人們完成從視覺感知到文化定位。它同樣承載著學校精神文化的深刻內涵,是學校行走的“文化符號”,對學校文化的傳承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綜上所述,校服從育人、學校管理、文化傳承幾個方面而言,均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也要求校服設計者、教育管理者更多地需要從這些方面進行思考、研究,讓我們的校服能更好地服務當代教育,助力學生成長!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