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青海省教育廳官方微信公眾號“青海教育”發布通知稱,為推動“雙減”工作落實落地,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新京報訊(記者 吳蘋蘋)1月14日,青海省教育廳官方微信公眾號“青海教育”發布通知稱,為推動“雙減”工作落實落地,提升課后服務水平,近日,青海省財政廳、青海省教育廳聯合出臺《青海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了中小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覆蓋全省義務教育學校。
針對課后服務的時間及經費保障,《辦法》明確,全省義務教育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時間為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下午課后2小時作為課后服務時間(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18:30)。同時,農村非寄宿制義務教育學校要充分考慮學生回家路途安全,防止“一刀切”。經費保障方式主要以服務性收費、財政補貼為主,建立成本分擔機制,形成政府、社會和家庭三方合力共同推進。
“探索實行承擔校內課后服務教師‘彈性上下班制’,給予教師更多關心保障和支持?!痹诜毡U戏矫妫掇k法》指出,課后服務前1小時,對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由各學校結合教師課后服務工作量等因素,通過統籌現有績效工資予以保障。課后服務后1小時,對非寄宿學生開展課后服務工作的教師和其他相關工作人員適當發放課后服務工作補助,補助經費通過收取服務性收費予以解決。
此外,《辦法》提到,學校開展課后服務產生的水、電、暖等消耗性支出通過公用經費予以保障,省級、西寧和海東按年生均增加50元的標準,提高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水平,達到小學850元,初中1050元。六州地區所需公用經費在相關資助政策中予以體現。
在加強資金管理方面,《辦法》要求,學校課后服務收費按學期收取,在學期末按日結算,多退少補。同時,課后服務收入作為服務性收費收入,由學校按規定列支,并納入單位預算管理,不上繳財政。各地不得將學校課后服務收入用于平衡預算,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截留、平調、挪用學校課后服務資金。
記者 吳蘋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付春愔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