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大河網」
編者按:當疫情再次襲來,一群曾被視為最具個性的在校大學生,義無反顧地匯入抗擊疫情的大軍,他們有的是沖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有的是滿懷愛心的志愿者,有的是鄉村疫情防控執勤人員……抗疫戰場上,他們奮戰的身影無處不在。即日起,大河網連續推出【戰“疫”中的青春】專題,報道他們在疫情防控中的典型事跡。
大河網訊 從學生到志愿者,從校服到“紅馬甲”。疫情當前,鄭州師范學院青年學子紛紛投入當地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以自己的方式為抗疫貢獻青春力量。

1月2日,禹州市通報兩起病例,全民核酸檢測,所有人在家隔離,新年伊始這座城市上下同心,開啟了抗“疫”之路。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生李怡夢從抬桌子、搬物資、張貼抗疫標語到指揮村民排好隊、完成掃碼工作一氣呵成。她認為,社區志愿不僅是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更是青年大學生回饋社會的方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生動詮釋。

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學生郭浩航作為學生第二黨支部的學生黨員,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成為志愿者協助許昌張橋鎮政府為群眾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配合核酸檢測采樣,維持秩序。郭浩航說,在抗疫前線,有著許多朝氣蓬勃的青年志愿者身影,在“紅馬甲”的點綴下,寒冷的冬天也變得溫暖起來。

“自從戴上寫有‘疫情防控’的紅袖章,一股責任感與自豪感涌上心頭。”在禹州市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生李蕾蕾在社區核酸檢測工作中,監督大家有序排隊、給檢測者掃碼、幫助醫生檢查棉簽數量,更在整個志愿服務工作中見證了全民不畏艱難攜手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定信念。
曾在社區做志愿者,有一定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經驗的喬婧雯是鄭州師范學院文學院學生,她把寒假當作大學生的思政學習線下實踐課,第一時間報名上崗,跟隨社區工作人員負責信息采集、跟隨醫護人員上門進行核酸采樣。提及這堂“思政課”的學習心得,喬婧雯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爺爺,由于剛出院行動不便,見到醫護人員和志愿者上門做核酸檢測采樣時,激動得流著眼淚說:“謝謝,你們辛苦了!”他得知喬婧雯是大學生后拉著她的手說:“現在生活好了,一定要好好讀書,要感謝國家,感謝黨!”臨走時,爺爺把家里蒸好的紅薯塞到大家手里說“外面太冷了,吃點熱乎的暖暖”。關上老人家的門,喬婧雯對在學校思政課上學到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那一刻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場上,在家鄉和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鄭州師范學院廣大青年學子以實際行動筑牢了抗擊疫情的青春防線。(丁賽賽 張曉)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