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
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根據《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教基〔2021〕4號),為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有效銜接,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建立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
二、發展目標
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及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明顯轉變,幼小協同的有效機制基本建立,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基本形成。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幼小雙向銜接機制。推動幼兒園和小學從促進兒童身心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圍繞共同的教育目標,建立互相學習、互相支持的平等合作關系,雙向互動,有效推動科學銜接。幼兒園要科學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堅持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把入學準備教育目標和內容要求融入幼兒園游戲活動和一日生活,保護幼兒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等方式積累經驗,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準備。小學要樹立銜接意識,在班級環境、課程內容、作息安排等方面做出全面適宜的安排。小學一年級重點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嚴禁入學考試,堅持“零起點”教學,慢速度、緩坡度、降難度,探索學科教學方式和活動組織方式變革,借鑒幼兒園課程組織和實施方式,強化探究性、項目式、體驗式學習,要關注個體差異,幫助幼兒在小學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逐步適應從游戲活動為主向課堂教學為主轉變,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小學生活。
(二)搭建幼小聯合教科研平臺。各級教科研部門要把幼小銜接作為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推動建立幼小學段互通、內容融合的聯合教科研制度。教科研部門要指導區域教研和園(校)本教研活動,定期組織開展幼小銜接專題教研,及時解決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在幼小銜接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各級教育科研部門要將幼小科學銜接作為“十四五”教育規劃科研項目的重要內容,在項目立項上給予傾斜支持,單列培育,引導各高等院校、教科研院所、一線學校等加強科學研究,強化科研引領,推進改革實驗。鼓勵學區內小學和幼兒園組建學習共同體,建立幼小聯合教研和互訪制度,采用主題教研、聯合備課、教學展示、集中評課、經驗交流、課題合作等多種方式,加強教師在兒童發展、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實現理念上和實踐上的深度銜接。省級適時組織開展優秀改革案例遴選和幼小銜接教學研討、論壇等活動,總結推廣各地好做法好經驗。
(三)啟動幼小銜接改革實驗試點。省級遴選確定一批幼小銜接實驗區和試點校(園),先行試點,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以點帶面,分層推進。每個設區市推薦1個縣(區)作為省級幼小銜接實驗區,每個實驗區遴選3對試點園試點小學,原則上要在同一學區內;省屬學校需會同結對小學或幼兒園聯合申報,雙方學校根據各自隸屬關系報請主辦(管)單位同意后向省教育廳申報。申報的實驗區要在推進幼小銜接工作方面有良好的基礎,有較強的業務指導能力和研訓支撐等條件保障。試點校(園)要有改革探索精神,善于反思鉆研,無幼兒園“小學化”小學“非零起點”教學等違背兒童身心規律的教育行為。各設區市教育局(含平潭)請按要求組織填報《福建省幼小銜接實驗區申報表》《福建省幼小銜接試點校(園)申報表》《福建省幼小銜接試點校(園)情況匯總表》(附件1、2、3、4),于7月30日前蓋章報送我廳基礎教育處,電子版發郵箱jytjjc@fjsjyt.cn。指導實驗區抓緊研究,7月底前印發具體工作實施方案并抄送我廳。
(四)強化專業引領支撐。省級遴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衛生健康、兒童行為學、兒童認知心理發展、特殊教育、課程建設等領域的專家,成立專家指導組(附件5),研發幼小科學銜接系列指導手冊,對各地各校開展幼小銜接工作進行全方位指導。各地要相應成立專家團隊,指導轄區及學校(園)制定實施幼小銜接實驗方案,確保銜接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師研討、交流,以及面向社會的宣講活動和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發揮專業引領作用。
(五)創設銜接校園環境。幼兒園要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戶外活動場所,添置充足的圖畫書和方便、靈活多樣的玩具等活動材料,滿足幼兒成長需求。小學要創設與幼兒園相近環境,一年級的戶外活動區域提供適宜的體育器材和游戲材料,張貼溫馨的圖文提示,幫助兒童熟悉校園環境。小學教師適當延續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允許兒童適當攜帶自己喜歡的圖書、玩具,增強心理安全感,緩解入學焦慮;有條件的學校可根據學生學習活動需要,適時調整空間布局,支持教師以游戲和活動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營造游戲、實踐、體驗、探究的教育環境。
(六)加強教師培養培訓。高等師范院校要將科學幼小銜接的理念和內容納入課程教學中,提升師范生科學實施幼小銜接的能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幼小科學銜接相關專題納入本級教師培訓計劃,制定培訓方案,研發培訓課程,線上線下相結合,讓教師明晰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任務與要求,了解銜接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樹立科學銜接理念,掌握有效實施的方法與途徑,提升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幼小銜接真正落地落實。
(七)建立家-園-校共育機制。幼兒園和小學要主動與家長溝通達成共識,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通過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專家咨詢、家訪、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家園校協同溝通方式,積極宣傳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政策要求,宣傳展示幼小雙向銜接的科學理念和做法,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緩解家長的壓力和焦慮,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積極配合幼兒園和小學做好銜接,形成教育合力。
(八)強力推進綜合治理。各級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幼兒園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治理力度,開展專項治理。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的不良行為,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并列入黑名單,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小學嚴格執行免試就近入學,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等作為招生依據,繼續鞏固幼兒園“小學化”、小學“非零起點”教學專項治理成果。幼兒園滿足需要的地方,小學不得設置學前班。幼兒園出現大班幼兒流失的情況,應及時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當地教育部門報告。對辦學行為嚴重違規的幼兒園和小學,追究校長、園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四、進度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2021年8月底前)。召開全省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研討班,全面部署動員。舉辦家長論壇,樹立正確教育導向。制訂《福建省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遴選開展幼小銜接實驗區、試點小學和幼兒園,分層推進。省級成立專家指導組,研發幼小科學銜接系列指導手冊,強化對各地改革實驗的指導。各級教研部門建立聯合教研制度,先行組織開展教師培訓。試點園和試點校建立合作機制,抓住暑期黃金時間,共同研究工作方案,抓好組織實施。小學要添置必要的圖畫書、玩具和操作材料,一年級要做好課程教學、環境創設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調整準備。幼兒園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做好新學年保教工作安排,將入學準備教育有機滲透于幼兒園三年保教工作全過程。
(二)試點探索階段(2021年9月-2022年6月)。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各實驗區根據具體試點方案開展工作,試點園探索實施入學準備活動,試點校同步研究入學適應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定期總結試點工作方法經驗,加強交流,改進完善試點工作。省級適時組織開展優秀改革案例遴選和幼小銜接教學研討活動。
(三)總結推廣階段(2022年7月-2023年6月)。及時宣傳推廣實驗區、試點校(園)的典型經驗,發揮輻射帶動作用。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在我省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建立幼小雙向銜接的互助發展模式,加強在課程、教學、管理和教研方面的研究合作。
(四)鞏固提升階段(2023年7月-2023年底前)。在系統總結實踐經驗成果基礎上,針對幼小銜接工作推進的難點痛點,進一步研究完善幼小銜接政策舉措,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幼兒園和小學深度合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幼小銜接作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抓手。各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制定本地幼小科學銜接工作推進方案,把幼小銜接工作納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行政推動、教科研支持、教育機構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多方協同工作機制,強化經費和師資保障,完善科學評價機制,明確工作時間節點和推進任務,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確保幼小銜接工作取得實效。
(二)強化檢查督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科學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納入幼兒園和義務教育質量評估規范辦學行為督導的重要內容,認真落實掛牌責任督學制度,要通過開展專項督查,結合開學初檢查和其它督查視導等方式,加強對學校、教師日常教學工作檢查指導,切實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小學超綱超前教學問題。對存在違規行為的幼兒園、小學及社會培訓機構,要責令限期整改,性質嚴重或整改不力的,按規定嚴肅查處,并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綜合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搭建宣傳平臺,加大幼小銜接宣傳力度,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作法,樹立科學導向,引導家長自覺抵制違背兒童身心發展的行為,推動形成全社會共識,營造家長支持配合開展幼小科學銜接工作的良好氛圍。
聯系人及電話:游恬,0591-87091353;電子郵箱:jytjjc@fjsjyt.cn。
附件:1.福建省幼小銜接實驗區申報表
2.福建省幼小銜接試點校(園)申報表(實驗區)
3.福建省幼小銜接試點校(園)申報表(省屬學校)
4.福建省幼小銜接試點校(園)情況匯總表
5.福建省幼小銜接專家指導組名單
附件1
福建省幼小銜接實驗區申報表
名 稱 | 市 縣(市、區) | ||
聯系人 | 單位職務 | ||
聯系電話 | 電子郵箱 | ||
基本概況 (2021年) | 學前三年入園率 %,普惠率 %; 幼兒園 所,在園幼兒 人;公辦園 所,在園幼兒 人; 普惠性民辦園 所,在園幼兒 人。 | ||
小學 所,在校生 人;公辦小學 所,在校生 人;民辦小學 所,在校生 人。 | |||
申報理由 | 包括但不限于實驗區已有基礎、建設思路、政策措施、投入保障、預期成果等(1000字以內):
| ||
設區市教育局推薦意見 |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福建省幼小銜接試點校(園)申報表
(實驗區)
幼兒園(學校)名稱: | |||
結對幼兒園(學校)名稱: | |||
所在縣(市、區): | 城市¨ 鄉鎮¨ 農村¨ | ||
聯系人: | 職務: | ||
手機: | 郵箱: | ||
基本 概況 | 性質:公辦園¨ 普惠性民辦園¨ 非普惠性民辦園¨ 公辦小學¨ 民辦小學¨ | ||
學生 人, 個教學班 | |||
工 作 方 案 | 包括但不限于已有基礎、預期目標、重點任務、主要措施、相關保障等(1500字以內):
| ||
工 作 方 案 | |||
縣(市、區)教育局 推 薦 意 見 |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 ||
設區市 教育局 推 薦 意 見 |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
附件3
福建省幼小銜接試點校(園)申報表
(省屬學校)
幼兒園(學校)名稱: | ||
結對幼兒園(學校)名稱: | ||
所在縣(市、區): | 城市¨ 鄉鎮¨ 農村¨ | |
聯系人: | 職務: | |
手機: | 郵箱: | |
基本 概況 | 性質:公辦園¨ 普惠性民辦園¨ 非普惠性民辦園¨ 公辦小學¨ 民辦小學¨ | |
學生 人, 個教學班 | ||
工 作 方 案 | 包括但不限于已有基礎、預期目標、重點任務、主要措施、相關保障等(1500字以內):
| |
工 作 方 案 | ||
主辦 單位 推薦 意見 |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
附件4
福建省幼小銜接試點校(園)情況匯總表
實驗區教育局(蓋章):
組別 | 試點校(園)名稱 | 學校 地點 | 學校 性質 | 學生數 (人) | 班級數 (個) | 校(園)長 姓名 | 聯系方式 |
第一組 | |||||||
第二組 | |||||||
第三組 | |||||||
備注:1.“學校地點”欄目選擇填寫“城市、鄉鎮、農村”。 2.“學校性質”欄目選擇填寫“公辦園、普惠性民辦園、非普惠性民辦園、公辦小學、民辦小學”。 3.相關欄目填寫的信息應與申報表信息一致。 |
實驗區教育局分管局長: 聯系方式:
牽頭科室負責人: 聯系方式:
附件5
福建省幼小銜接專家指導組名單
組長:
陳鳳玉(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
副組長:
羅鳴亮(福建省普教室小學科負責人、小學數學教研員)
吳荔紅(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系主任、教授)
魏 玲(福建醫科大學健康學院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
郭少榕(福建省教科所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成員:
林洵怡(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系副教授)
黃 芳(福建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學系主任,副教授)
朱萍萍(福建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學系副教授)
郭福川(福建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學系副主任,副教
授)
雷雨田(泉州師院教科院特殊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專業副主
任/講師、博士)
陳 曦(福建教育學院校長研修部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彭琦凡(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福建省幼兒教
師培訓中心主任)
吳麗芳(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院長、
教授)
鞠遠方(福建省普教室幼教科科長、幼教教研員)
黃國才(福建省普教室小學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
陳建超(福建省教科所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員)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