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下午,小學信息科技“數據與編碼”研討活動在閔行區實驗小學舉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學信息科技教研員費宗翔、上海市第一師范附屬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張燕、長寧區信息科技教研員黃宣紅、嘉定區信息科技教研員嚴瑋瑋、虹口區第四中心小學黃軼、閔行區實驗小學校長何學鋒、閔行區實驗小學副校長兼課程研發中心主任毛愛文、閔行區實驗小學(春城校區)執行校長張軍、閔行區教育學院周純、閔行區小學信息教師代表等共計4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動。閔行區實驗小學信息推進辦副主任金莉敏主持活動。
閔行區實驗小學信息科技學科建設情況
閔行區實驗小學校長何學鋒介紹了校信息科技學科的建設情況,他指出實驗小學四個校區的信息教師共計16人,隊伍大、年紀輕,教學經驗稍顯不足,但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強,發展潛力大,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為青年教師搭建的成長平臺進行專業提升,比如師徒帶教機制、蒙正杯教學評優活動等。何校長希望各位信息老師們能夠抓住此次教研機會,認真聆聽各位市、區專家的點評指導,并能在活動后繼續進行相關專題的深入研究,也再次感謝各位專家的蒞臨指導。
公開課展示
閔行區實驗小學陳哲君老師進行了《數據呈現》一課的展示。本節課以“模擬文本可視化過程——利用工具可視化文本——優化文本可視化工具——拓展生活中的文本可視化”為教學主線,借助吸睛的“詞云”工具輔助教學,學生在發現問題、協作探究、歸納總結和拓展練習中,深度感知文本可視化的過程,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據可視化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閔行區小學信息科技“數據與編碼”研修情況匯報
閔行區教育學院周純老師以“新形勢·新挑戰”為主題,對閔行區“數據與編碼”研修情況進行了匯報。她指出,當前信息科技新課標、新教材即將出臺,一線教師如何應對新變化,如何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地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周老師認為老師們可以利用“導向深度學習的問題解決范式”設計教學,一是分析單元情況,二是明確教學目標,三是設計與評價教學,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科教研的開展方面,周老師介紹了“一梯兩翼三驅動”的教研模式,老師們在該教研模式下,深入開展教學理念研究、課堂教學研討,以此有效助推學科教改。最后,周老師對下個學期的研究方向做了簡單的說明,她認為老師們需要在知識技能方面進行系統的培訓學習,探索數據與編碼的學習邊界,并研究適合兒童的概念教學。
專家點評
上海市第一師范附屬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張燕指出,陳老師在設計整節課的活動時,對數據與編碼的相關概念做了降維處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可視化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科特點。長寧區信息科技教研員黃宣紅認為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是歸納,教師通過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一步步引導學生歸納出文本可視化的過程及方法,整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度很高。嘉定區信息科技教研員嚴瑋瑋認為陳老師這節課是一次非常大膽、創新的嘗試,學生通過體驗、發現、探究、歸納的過程理解新概念,這種有利于兒童接受的概念教學方式值得學習。虹口區第四中心小學黃軼指出陳哲君老師在設計《數據呈現》這節課時以文本可視化工具“詞云”為切入點,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敏銳度。
最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學信息科技教研員費宗翔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她指出在新形勢下,我們需要思考以下三點:一是“變與不變”,新教材在知識技能方面產生了變化,但信息學科培養學生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提升信息素養的目標是不變的,因此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以不變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應對教材的變化與挑戰;二是“教與不教”,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與實際學情認真思考,酌情設計教學活動;三是“學與不學”,教師需要成體系、成系統的學習新知識,全面掃除知識盲區,以更好的駕馭新教材。最后費老師表示此次教研活動成效顯著,閔行區信息科技學科的教研方式與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閔行區教育學院周純老師的精心組織和各位學科專家的悉心指導下,本次教學研究活動讓老師們對“數據與編碼”教學內容與實施路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